【正能量】演講訓練為殘疾青年發掘就業技能 殘奧銅牌陳浩源: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故事【內附連結】
發布時間: 2023/01/05 09:19
殘疾人士因身體限制,無論在生活上以至個人的層面,甚至自信上都打了折扣。其實不少殘疾人士滿有天賦、才華洋溢,在藝術及運動上屢創佳績外,香港復康力量最近一個新計劃,更特別提拔他們較少人提及的才能——演講,希望從中發掘、發揮他們鮮為人知的優點。
香港輪椅羽毛球運動員、2020東京殘奧銅牌得主陳浩源(Daniel)過去多年,一直獲邀出席不少演講及分享會,在奧運之後,邀請紛至沓來。「除了學校,商業團體我都分享不少,原來大眾是很需要我們給予正能量,尤其是這兩年多的疫情,大家都過得困難。」
當他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得愈多,忽發奇想有天在網上鍵入其他殘疾人士演講者,發現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。
Daniel另一身份是香港復康力量董事,接觸大量殘疾人士,他說:「他們處境不少比我困難得多,故事更精采,據估算,香港目前有53萬殘疾人士,有53萬個故事,只是不為人知,這些故事可帶來更大的價值。」
演說可成職業
香港復康力量一直致力殘疾人士就業方面,Daniel提出演說家也是其中一項職業。「社會上有很多出色的演說家,收入也不錯,殘疾人士身體上雖有限制,但把口是沒有限制的,只有讓他上台,他一樣可以口若懸河。」於是着手構思培訓殘疾人士演講計劃的可行性,催生了「演‧我」全港殘疾青年演講訓練計劃。
Daniel解說「演‧我」的主題及深意。「除了有演繹好自我之意,也有演好自己角色的意思,因為殘疾人士在社會上是少眾,往往呈現的是別人想見到的一面,例如殘疾人士的父母,都認為子女當運動員難過登天,倒不如投考文職工作更好,結果當事人往往是為別人的期望選擇了職業及前途,遺忘了自己的心願及角色。事實上,最感動最好的故事,是做好自己已足夠。」
與Daniel並肩作戰此計劃的是香港復康力量高級培訓及就業主任、註冊工作林卓廸(Cary),他表示當Daniel與該會總幹事提出「演‧我」計劃時,已覺得很有意思。「我們主要做就業,助殘疾人士尋找工作及作培訓,在提供服務之時,面對重重困難,手頭上可提供的工種、培訓的內容,都圍繞在文職類,傾向以靜態工作為主,事實上,我們不希望把殘疾人士就業上如此單一化,而是應有更多元化的渠道助他們發掘個人潛能和技能。」殘疾人士身體上盡管有不同限制和障礙,他希望「演‧我」的計劃,讓他們發揮所長,也期望帶他們走到社區。
走出隱閉
自信低、羞於表達、隱閉在家是不少殘疾人士的處境,Daniel說:「剛才提到殘疾人士約有53萬,大家不會覺得有這麼多人,因為大部分都在院舍生活或隱閉在家中,除了是軟硬件不足,重要一環是他們有無足夠信心走到社區,社會有無相關容納的程度而走出來。」而且,殘疾人士在社區上遇到不如意或不愉快的體驗,而再躲回家中,這些情況絕非罕見。
「為殘疾人士增強信心,無論是就業、社會共融、走到社區都重要,有信心自然會出返嚟。自信是可以訓練的,只要給予平台及計劃。」
自信固然重要,但回歸現實,參與「演‧我」後殘疾人士可否搵到工?演說家是否一份工作?Daniel分享自身經驗。「以我為例,演說為我重拾自信,也確是有收入,為慈善機構演講可不收分文,而市場上的私營機構很接納付費請一個演說家作分享,初時是兼職,後變成全職,收入是可以的。我以殘疾運動員的身份分享多年,一直希望有另一個我出現。」
專人執正外形
演講的範疇可以很大,除了分享故事,「演‧我」也會邀請有司儀經驗教班,Daniel表示,現在不同活動及宴會中都會聘用司儀,是一份可賺錢的工作,一次活動可達五位數字。「為何殘疾人士不能做司儀?想不到他們不能做的原因,最怕是口才不夠好,這方面可以好好訓練。」
其次,「演‧我」的參加者會由專業人士協助整理儀容,這方面常被殘疾人士忽略,以為演講只需靠把口,髮型、服飾、裝扮都較忽視,但始終見人要先敬羅衣,外形上的包裝有一定需要。「每一個人都需要Sell自己才能獲得工作、讓人他人認識,計劃正正希望參加者可裝備好自己,就算最後也許成不了演講家,從事其他工作,學到的技術也肯定能有所得益。」
他坦言,一份工作除了能賺取收入,也關乎一個人的尊嚴,以及與社會的聯繫。「不少工作並非殘疾人士限制自己,而是工種限制了他們,例如社會固有觀感,殘疾人士無法勝任勞動力工作,其實勞動的定義是甚麼?像拿紙張到影印機影印,是否勞動一種?Sales and Marketing要不時見客,工作是否一定不適合?這絕對不是,但社會上的標籤卻根深柢固。」
以說話觸動人心
Cary指,演講在生活中不可或缺,最簡單以就業為例,第一步面試,已需要有演說的技巧,將自己表現出來。「我們常看到一個情況,是剛由特殊學校出來的畢業生,透過我們尋找工作時,自信心和表達力都普遍較弱,希望透過『演‧我』計劃,提升他們這些方面。除有助見工,日後就業在工作上與人能更有效溝通。」
此外,也希望部分殘疾人士可從隱閉中走出社區,Cary說希望殘疾人士能在社區進行復康,而不單在院舍或家中,激發他們發展自我能力,重投社區生活。
Cary強調,「演‧我」參加門檻不要求參加者口才出眾。「我雖是一名社工,但性格本身不多說話較沉靜。要分清楚何時需說話、何時可安靜,閒餘與工作時可有不同表現,無分口才叻唔叻,工作技能需要演講或多說話,兩者可以並存。」
陳浩源說,很多人遺忘了說話的功能,除了傳遞信息,也可把背後的意思觸動別人。「我常接受訪問,對方聽到我的故事受到感動,甚至流下眼淚,說話就是有如此大的力量。」
截止報名日期:1月20日
記者:周美好